以下文章来源于泊松比 ,作者工程师
(资料图片)
导读
简单自我介绍,本人双非一本/211硕士毕业,专业为小众工科制造业相关。七年前得一面试官赏识,舍弃多年的专业所学,阴差阳错进入汽车行业,回到了自己的家乡,入职国内头部合资车企,从事 现场规划 工作,如今已经过去七个年头,谈不上专业,也够不上经验,权当是记录一下这些年的所见所想,与大家分享,我也把这七年的时光划分为三个阶段。
文章信息
本文来自网友投稿,由「泊松比」原创首发,数字化企业经授权发布。
第一阶段
初出茅庐,坚持学习,勤于请教
因为入职部门的业务和所学专业差距比较大,我完全是个小白,虽然对汽车生产线和各种自动化的设备很感兴趣,但是对好多专业术语一无所知,我个人还是有一些不自信的,所以我也给自己定下了初步的方向和原则: 寡言,勤问,多跑,善思。
进入公司时所分配在的项目组突然解散,招聘我的领导也无奈地返回总部,而我们也面临着往几家分公司分流的难题,好在因为我是本地人,领导对我很是关照,让我避免了离乡的困扰。但是项目组解散,没有新增的业务模块和工作,部门迟迟没有给我分配具体的业务,我成了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,一会帮同事整理审核材料,校验汇报材料;一会又帮领导整理党务文件,组织部门活动。 这段时间的经历是让我很痛苦的,没有核心业务就代表着只能干一些零活碎活,也就没有了在某一个方向上的积累,那升职加薪,业务提升就无从谈起了。
这样的时光持续了有小半年,在我多次和领导沟通,外加部门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,领导让我在三个模块按计划学习工作流程,分别为生产系统,成本核算和规划管理,我也非常感谢领导的重视,因为这三块业务都是部门的核心,我也是铆足了劲去学习和钻研。而理论与实践,实践是主导方面,在当时已经正式投产的工厂中,生产非常稳定,实践的机会非常少,理论知识也无处去运用,而当时带教的师傅可能限于能力,又或者是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, 很多关键的数据和文件并不让我参与,这就导致我始终无法独立去完成业务,自身能力的增长自然是非常有限。
事情的转机就在一眨眼之间,原先的一块业务需要独立出来,这块业务需要和供应商紧密配合,对我的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,还能极大拓展人脉,我是非常开心的。人谋难知,天意难料,世事不可必,事情很快又出现了变化,一位负责现场规划的同事突然提出了离职,我的工作也立刻随之改变,两个模块业务差异很大,现场规划能锻炼人的逻辑能力,汇报技巧,但是异常辛苦,还要常常和总部汇报,难度很大,有关系好的同事让我去找领导协调,继续负责原本确定好的工作,但是我考虑再三, 技术和能力才是行走江湖的“金刚钻”,苦能生忍耐之力,苦能生奋发之志,我毫不犹豫的服从部门和领导的安排,选择了现场规划工作。
不得不说独立负责业务真的让人心底踏实,刚开始确实非常辛苦,我经常加班跑现场,和供应商一遍遍确认方案,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数据,半天时间都耗在现场,还要和现场不停的解释规划方案,寻求项目的落地实施,除此之外还要经常汇报项目进度,制作汇报PPT和材料,领导又非常重视细节,一份汇报材料常常要修改十几稿,我也是在不停的被教育,不停的修改中一步步前行。但我很感谢这段时光,我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,我在一天天的进步中找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,正应了那句话,生命不息,奋斗不止! 而初入职场的这段经历,让我更加坚信,无论身处何地,从事何种行业,工作重要与否,只有不断的奋斗拼搏,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。
第二阶段
渐入佳境,谨言慎行,广开门路
经过2-3年的历练,在自己负责的模块业务中我也慢慢变得专业起来,我能独立负责项目的全部流程和所有环节, 还经常独立代表分公司和总部领导汇报工作,文字撰写和项目汇报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,这都让我十分欣喜。
生活就像小说一样,跌宕起伏,百转千回,我突然接到通知安排我去到党务部门挂职锻炼,同时原本的业务继续开展,这使我大吃一惊, 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工作量又增加了不少, 我找了很多老同事打听,得知事情已经没有回转的余地,让我好好消化做好准备,说实话一开始真的非常抗拒,不仅是因为业务量的增加,也会分散我项目的精力,但很多事情并不会随着我的意志转移而转移,所以只能接受,而且我还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,避免负面情况影响和打击我,这里我也特别想分享我的一个看法,以不变应万变,提高自己对万事万物的包容性。
去了党务部门,主要负责宣传和组织相关工作,工作开展起来以后,我发现很有难度,尤其是文字撰写方面和新媒体宣传,需要学习很多新东西,这又激发起了我的好胜欲,我利用闲暇时间,恶补新闻稿写作,微信公众号维护和公文写作格式,还学会了视频拍摄和剪辑。正所谓技多不压身,学的越多,感觉到越充实,现在回望那段时间,认识结交了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,有些成为了很不错的朋友, 确实是收获颇多,也第一次让我认识到,良师益友,胜过财富。
如果你觉得我的经历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,那只能说太年轻了。在18年因为浙江分公司业务量激增,人员严重不足,领导从锻炼新人的角度,指派我前往支持,时间为期半年,本来就喜欢四处旅游的我,倒是很满意这个安排,所以我在说服家人之后,我也踏上了离家路,在这里我有很深的感触,领导既然正式通知,就说明这是深思熟虑且权衡过的决定,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或让人不可拒绝的理由,千万不要贸然冲动拒绝,不然对你的工作没有任何好处!虽然要背井离乡,但浙江分公司新项目很多,任务繁重,越是困难多,进步和发展就越快,我也是狠狠抓住学习锻炼的机会。 也是因为在浙江分公司的经历,让我加强了与集团其他分公司和部门的联系,大家在激烈的讨论和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也为后期业务开展加强对标交流奠定了人际基础。
因为是半国企性质,各个分公司都有不少合并重组之后留下来的老同事,领着管理层的工资,每天无所事事,领导们对于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。 而作为干着最累的活,拿着最少的钱的我,难免心中没有想法,可一次项目的推进落地让我彻底刷新了认知,优化改善的项目是最难推动的,原本领导安排一位老同事参与项目,我还不以为然,可到了现场论证讨论的时候,我才发现因为有老同事的参与,现场异常配合,项目很快顺利完成,在我私下打听才得知,原来现场的很多人都是我这位老同事的前下属,这一刻我恍然大悟,老同事是个宝,就看你用的好不好!可能他不会陪你一起跑现场,也不能替你分担汇报的压力,但资历和阅历就是他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。
第三阶段
独当一面,敢作敢为,乘风破浪
多项目参与和异地支持的丰富经验,让我很快在部门中脱颖而出,我成为了那个不可或缺的人,很多紧急且重要的任务被分配给我,我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,正如我前面说的, 一遍又一遍的汇报,提升的不仅仅是撰写材料的能力,更是对思维逻辑性的有效锻炼,人家说重复一万遍你就是大师, 我不认同,如果不过脑子,就是一亿遍也没用,所以重复练习和复盘的不断循环迭代才是成为大师的唯一途径,重复单调的攀登动作会使人乏味, 却在不断地接近顶峰。
以前为了部门内和谐,公司内团结的原则,我会保留自己的意见,哪怕我有不同的观点, 在这段时间里,我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,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价值观,我也变得有些“刺头”了, 敢于去正面冲突,敢于去提出差异化的观点,敢于去跟领导提出异议,而我也坚定了自己的工作准则“工作第一,创造价值”,在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,为身边的人或事创造价值。
都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,我也没想到会有离开的一天,部门内存在职位天花板,加上我一直想出去看看,虽然老父亲一再提醒我外面的世界没那么好混,但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,说服了家里每一个人,在首家单位工作5年后提出了离职,只身一人前往上海继续追寻我的梦想,加入了一家新能源新势力企业,虽然该企业背靠大树,资金雄厚, 但奈何汽车制造太耗钱,好景不长,半年不到我就面临着离开的窘境,部门总监友善的提醒我们早点离开,提前规划出路。
我也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工作,好在第一家公司业内口碑很好,我的项目经验和经历也非常丰富, 顺利的拿到了5家公司的Offer,包括一家跨行业外企,第二次的求职经历,让我得出一个经验,大学生毕业首家单位,一定要尽量高起点高平台 ,要遵循1.总部优于分公司;2.央企/外企优于私企;3.规划/总部岗位优于职能岗位;4.上游公司优于下游公司。要实现这样的职业规划,就要求尽量高学历和好专业,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是唯学历论者,但对于HR而言,完美主义从来都不是他们的初衷,在有限的信息和互动下,通过学历和专业信息快速进行判断,提高识别和吸纳优秀人才的概率才是当务之急。
所以千万不要相信什么“读书无用论”,高考仍然是寒门学子改变前途命运最低成本最高概率的捷径之路,等你走上工作岗位,那些不需要考试的考核或者选拔,你的努力和最终的结果可能不成绝对的正相关关系。
第三家公司是造车新势力,正处在创业初期,周围的很多同事都来自不同体系,不同公司,大家的思维和想法有很多的差异和分歧, 但真理越辩越明,我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,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,绝不盲从的工作态度,在工作交流和沟通中,也坚持不卑不亢,有礼有节,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积累,在业务上的专业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,部门领导也越发信任和认可我, 如今我是信心十足,雄心勃勃,期待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。
不知不觉我已经工作了七年,说长不长说短不短,经历了许多人和事,渐渐从那个“不知斧头铁做”的无知少年变成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的油腻青年。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切都在从秩序走向混乱,而反熵增的秘诀恰恰就隐藏在定律中:从系统外获得能量,所以,跳出来,从此时此刻,打破自己的封闭系统,开始寻找系统外的能量,用更高一层维度的视角看此刻的自己,去对接外力来做功,用法则和定律去践行“负熵”,直到完成质变。而对我们普通的打工人来说,实践的路径也很简单,笃学不倦,兼收并蓄。
唠叨了不少,思维也在回忆中不断跳跃,希望我的分享可以给大家的学习工作带来一点借鉴,也衷心的希望大家的学习工作生活顺利!